喀什的一千零一夜
什么最能承载一个地方的历史?喀什的答案是建筑。有一种翻译说“喀什”的意思便是“各色的砖房”’,可见它以色彩缤纷的建筑显著于世古城的建筑更是如童话世界般,种建筑精华的,便是高台民居。从艾提尕尔广场出发,顺着已经修葺一新的笔直宽敞的亚瓦格路,向东拐进阔孜其亚贝希巷,就进入了千年傲立的高台民居。吐曼河水悠悠东流,沿着曲径通幽的巷道,在巷道一处狭窄的空间,一座宛如天成的过街楼凌空横跨,突兀耸立于隔着巷道相对而建的两座土屋之上,镜头中定格的画面别有洞天,有一种深邃的空灵感。在叹服维吾尔族人的建筑智慧后,人们不禁好奇,为何高台民居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层叠叠,拔地而起?是因为这饱含着维吾尔族人民居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-对家和故土的依恋。在一千多年前,维吾尔族先民在此依托高崖地势,由低至高建房安家。他们世代聚居于此,房子越盖越高,家族也越来越兴旺。楼外楼、楼上楼的独特风貌会让你深深感叹,一户民居就是一部家族繁衍的浓缩史啊。再想想《一千零一夜》,这不是阿拉丁神话里的“天上街市”吗?历史上的喀什赫赫有名。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提到的第一个中国城市就是喀什,这里地处交通要道,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亚、南亚、西亚直至欧洲的大通道和商品集散地。今日来到这里,你聚”的繁荣景象。走进这里,你如同走进了中亚、南亚、西亚苦至欧洲国家的商品展销会,人头攒动,叫卖声此起彼伏,有一种西域的风韵。艾提尕尔广场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同样值得一去。清真寺始建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。每年到了古尔邦节,万人空巷,载歌载舞,盛况空前。附近的民俗一条街一样热闹。卖花帽的,卖铁皮箱子和摇床的,卖烤包子和工艺品的,沿街都是,风格迥异,夺人眼球。乐器作坊里更是琳琅满目,都塔尔、热瓦甫、艾捷克、弹拨尔,样样让人爱不释手。你不但可以现场观赏制作过程,还能感受艺人弹奏。漫步喀什,就好像漫步于童话世界,古老而挺拔的房屋像城堡一样-如童话般巍峨。随处可见笑容腼腆的维吾尔族的孩子嬉戏玩耍,四世同堂的温馨家庭比比皆是-如童话般温暖。更有金色的烤馕,饱满欲滴的水果,青翠、艳红、橙黄,堆成一簇簇诱人的色彩-如童话般富足。耳畔则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音,清脆的是敲打金银铜器,沉闷的是制作民族花帽,悦耳的管弦声里是冬不拉,深沉的是腰鼓-如童话般悦耳。刹那间,一切仿佛忽然失去了重量,空气是温暖的,呼吸不再沉重,连灵魂都轻盈得似乎可以飘起。朝外看,阳光洒进来的尽是沧桑和希望。喀什如时光的漩涡,带你感受最特别的西域故事。